热水锅炉及供热系统的防腐与除氧
1、加强热水供热系统水质处理与监控
要保证热水供热系统(含热水锅炉、换热器及管网等)的安全经济运行,必须要对系统中的水质进行处理与监控,我国较多的供热单位对此不够重视。水质不良常会带来两个方面的事故:一个方面,是由于应设的水处理装置不设置,或虽已设置但运行管理不善;或竣工后不按规定进行系统的清洗,以致造成设备及管网堵塞和结垢,这方面本文不予展开阐述。另一方面就是不考虑金属的防护,造成设备或管道的腐蚀。水质不良造成腐蚀的事例很多,例如某单位有2台6.5t/h的锅炉,按规定应配备除氧器而没有设置,锅炉严重腐蚀,炉水为锈红色浑浊。有的锅炉房设了热力除氧器,但达不到额定除氧温度,仍发生腐蚀,例如某单位的25t/h锅炉,配有除氧器,但水温过低,除氧水的含氧量为0.2~0.3mg/L,使锅炉投产后一年多的时间内,省煤器腐蚀泄漏达20次以上。
某县级市的一个供热公司,由小型中压锅炉和发电机组的热电厂供热。该厂生水水质很差,二次网的水不经任何处理,一次网虽设了水处理设备也管理不善。这个厂的35t/h中压锅炉用化学脱盐水,但管理不善,这台单锅筒水冷壁锅炉,仅运行三年左右,由于结构和腐蚀已将50~60%的水冷壁管更换。该厂的换热器也经常泄漏,例如首站的一台Φ900、85m2受热面的全新换热器,热备用几个月后实际仅运行两个多月就严重泄漏,其382根管子至少有53根泄漏,不是穿孔就是有裂纹。该厂技术负责人认为设水处理设备要有投资和配备人员操作管理,宁可对换热器进行修理或更换,也不设水处理设备。
腐蚀对设备和管道的危害往往不是短期就能发现的,腐蚀使壁厚变薄就存在隐患。例如,某供热公司的热水供热系统,由于发电厂突然停电,其热水锅炉和管道系统内产生水击现象,热水锅炉房内并没发生损坏,但在锅炉房外的500米处Φ500的管道发生爆管。事后检查,管道爆裂处管内发生腐蚀,原为9mm的壁厚已减薄为4mm。
从上述事例可以充分说明,加强供热系统水质处理与监控的必要性,而首先是提高对水质管理的认识和意识。往往设备越先进对水质要求也越高,过去是以不良水质为条件来选用设备,今后应该建立要改善水质去适应先进设备要求的概念。
2、防止腐蚀的首要任务是给水除氧
对腐蚀介质进行处理是防止腐蚀最常用的途径,它又可分为:(1)去掉介质中的有害成分;(2)在水中加入能减慢腐蚀的缓蚀剂。水中溶解的杂质,易使金属腐蚀的种类很多,尤其是溶解氧的存在,腐蚀特别严重。因此,给水除氧成为防止锅炉、换热器及管道腐蚀的首要任务。
热水锅炉流过的水量很大,直供系统这些水还要流过热力管道和散热器,其防止水侧腐蚀问题不仅涉及热水锅炉,还涉及到整个热水供热系统(有些热水锅炉房都没有蒸汽源)。总之,热水锅炉的除氧问题有其特殊性,往往比蒸汽锅炉除氧存在的问题更多。
热水锅炉房无蒸汽源,故一般都不用大气式热力除氧。真空除氧可不用蒸汽加热,但要增设一套抽真空装置,并且系统要保持绝对严密;除氧器要设置在7~8米的楼层上,故也很少用。过去曾采用过氧化还原树脂除氧,其除氧效果好,水温可以较低。但初期投资较大,更为不利的是失效后要用含毒性的水合肼还原。加亚硫酸钠除氧,初投资较小,但加药物等运行费用较高;水质、水温、PH、的过剩量的变化,对除氧效果影响较大。
前些时期,采用电加热解吸除氧的比较普遍。解析除氧是二十世纪50年代由原苏联引进的技术,70年代以后经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,取得了很大的改善:将反应器放置在烟道内,改为电加热,使除氧效果不受锅炉负荷波动的影响;将反应器由木炭改为“催化脱氧剂”,降低反应温度而避免了电阻丝及热电偶经常烧坏;提出了除氧水箱密闭的改善方法,虽有所改善但并未彻底解决;当负荷波动时的稳定性仍不理想。并且除氧水CO2的含量增加,使PH值降低0.2~0.3,对循环水PH值保持8.5~10不利。
最近热水锅炉采用海绵铁粉过滤式除氧的较多,它有很多优点,取得除氧效果很好,但由于技术的规范化不够,也存在一些问题。